刘主任联系方式:13803738299
总部地址:新乡市公务员 C 区12#301
制作部地址:新飞大道电视台家属院1号楼2层
电话:0373-3690580
邮箱:sjys88@126.com
网址:http://www.sjys88.cn
郭喜林
常言道,善念修正道,善德需善举。河北师范大学作为文科高等院
校,本应追求真善美,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然而,为什么就
不能在新校区容留一个已经在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摆摊卖鞋垫的老人——学生们的
“鞋垫奶奶”?难道,这是学校为人师表的表率吗?
据人民网教育频道2013年11月15日报道,75岁老人张素婷,在河北
师大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活计,师大搬到新校区后又来到新校区摆摊卖鞋垫。“鞋垫奶奶
”成了师大的名人,关于她的文章在师大学子们的网络空间内被转发了800多次,许多学生留言称
要去照顾奶奶的生意。然而前天师大学生向报社求助称,“鞋垫奶奶”遭学校驱赶。“
再不做偏执狂”是最先发帖呼吁照顾“鞋垫奶奶”的网友,现在是河北师大大四的学生
,从老校区到新校区,她见证了“鞋垫奶奶”为生计奔波的不易。“现在老校区都已经
拆了,原来的房子都不见了,但看见老奶奶,我就想起原来的时光。”“再不做偏执狂
”说,发帖呼吁不只是为帮助老人,也是为了保存大家的一份集体回忆。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份值
得思念的珍贵回忆,而是一份真挚的感情难以割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奶奶与一届又一届的大学
生们朝夕相处了20多年,岂能没有感情?
其实
,校园文化,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所以,它才会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
次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所以,它才能更具有人情味,并天长地久。
然而,河北师大为什么能在老校区容留卖鞋垫和缝缝补补的张奶奶
,而学校搬到新校区之后,就要一反常态变脸呢?这难道是一个文科高等院校的道德良心体现吗?这难
道是做给学生们看的师德表现吗?如果继续容留张奶奶在校园给学生提供方便,多好啊!她既能获得自
己的劳动所得,维持她的正常生活,又能使学生们从中学到如何简朴地生活,怎样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不随便铺张浪费,能让学生们学会废物利用。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而且,学生们也能通过
张奶奶这个熟悉的面孔,抚慰他们心灵中想要看到的奶奶的形象。这是隔代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感情思
念和培养,这是大学教授无法做到的好事。然而,河北师大却不知道好歹,非要把张奶奶赶出校门。
《荀子•修身》中曰:“是是非非谓之
知。”大意是,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这就叫做明知。荀子在《修身》中还有句话:“
非是是非谓之愚”。这是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这就叫做愚蠢。其实,河北师大做出的决定
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是社会花红柳绿和霓虹灯的闪烁浮躁让这所高校的领导者迷失了正确的办学方向。
他们却没有感到自己的决定是极其错误的,反而让大学生们给自己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
道德课。
《孟子•公孙丑上》中曰: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意思是,没有同情心,不能算人;没有羞耻心,不能算人;没有谦让心,不能算人;没有是非心
,不能算人。一所高等院校的教育之本,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在于培养学生们的仁慈和善心
;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炼方法;在于通过更多的言传身教,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在于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学会怎样做人的道理。而不是让他们变成唯利是图和损人不利己的反面
典型。
《礼记•学记》中曰:“善
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善于教授别人的人,使别人能继承他的志向。而且古人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高等院校更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尊重人,更应该教育学生
如何尊重老人。
原中北大学党委书记师谦老师
讲得好:“当社会趋于功利时,大学应倡导高尚精神;当社会趋于平庸时,大学理应追求卓越文化
;以大学精神为魂,以大学文化为基,创新文化,引领未来,这是我们大学的重要责任。”大学校
园更应该多一些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多一些智仁善让的品德,要有宽广的包容心,而不是逐利忘义。
不管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都必须是教育的方向面向未来,面向
世界,而不是面向奢华和浮躁。
高校天天都在
讲大道理,所以应当“少讲大道理,多做小事情。小事情里孕育着大人格,大道理要靠小事情来证
明”。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指导思想的,希望河北师范大学不要迷失正确的教育方
向;希望河北师范大学牢记大学生们给自己上的道德课,并从中吸取教训。